曾一士先生愛玉、惜玉、研究玉文化數十載,特別是潛心研究舍利子,獲得豐碩成果,同樣也是個愛茶之人。曾一士先生到訪大陸已五十余次,遍訪大陸各地,亦到處尋訪名茶,每到一處產茶之地,必要尋得當地出產最好的香茗。今天,曾一士先生來到杭州,當然要尋覓西湖龍井茶的絕品。俗話說:“酒香不怕巷子深。”套用在茶上,亦是同樣韻味。曾副館長幾經輾轉,托得熟人介紹,來到鬧中取靜的幽深小巷,文人雅士的斗茶勝地——公劉子茶道,與公劉子先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。
愈是文化功底深厚之學者,顯的愈是謙遜,當公劉子先生前往迎接之時,曾先生說:“今天是特地前來向您請教茶文化的”。公劉子先生說:“大駕光臨、蓬蓽生輝,歡迎!歡迎!還請您多指導。”陪同曾先生的學者介紹了曾先生對茶的摯愛,可以說,曾先生對臺灣茶有很深的研究,并且表達了希望對杭州的西湖龍井茶一探真諦的愿望。
在杭州,即使尋訪到了最好的西湖龍井茶,要尋到一個嫻熟運用“公劉子龍井點茶法”的茶師,想品味到“圣妙香、甘露味”,沒有相當的人緣,可以說:“很困難,難以上青天!”
在杭州,即使有極品西湖龍井茶、有資深茶師,僅僅可以得到茶的色、香、味、形的物質享受,但是沒有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,仍顯單薄,要想得到茶的物質與精神的雙重享受,特別是豐厚的茶的精神文化享受,沒有相當的人緣,要想與公劉子先生講茶、談茶,可以說:“非常困難,難以上青天!”。
公劉子茶道招待曾先生的茶是三月二十七日產的獅峰龍井茶,沒有量,只有樣品,因為好茶均被全國各地的茶友“搶”走了。胡旭英茶師用瓷盤盛茶樣請客人欣賞扁平光滑的干茶,然后燙杯、投茶,請客人嗅聞香氣,美院張博士認為有山核桃肉的香,公劉子先生指出,稱“豆花香”,但此香,十分優雅,似麝似蘭,沁人肺腑。然后用沏茶法,請客人品飲,茶湯中香氣十分濃郁,因第一泡,茶湯量少,只有以滴論,曾先生理解說:“濃縮的是精華”,以獨創的龍井點茶法,讓賓客逐一領略獅峰龍井茶的香氣、滋味、美妙的豆花香,入口生津的茶湯,令在場貴賓由衷感嘆西湖龍井茶的國茶魅力!真乃“無味之味,乃至味也!”然后,曾先生與張博士請教公劉子關于“沏茶法、泡茶法、瀹茶法、烹茶法、煮茶法”等相關內容。
接下來,公劉子茶道用三十年的茯磚招待了貴賓,公劉子先生指出,茯磚茶以二十年以上的為佳,有促進消化、止痢及提高人體免疫力的特點,此茶可以說是所有茶葉中養生首選的茶,原因是“金花菌”,重要的是“金花菌”所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,對人體健康的作用。并請曾先生看了相關論文。
若把西湖龍井茶,比作“豆蔻少女”,茶湯鮮、香、醇、濃;三十年的茯磚茶就似“風姿綽約的貴婦”,柔、順、滑、陳韻盡顯,公劉子先生請貴賓嗅聞葉底,張博士感覺有陳年老茶味,曾先生風趣地說:“肯定是山核桃殼的香了”,惹的大家哈哈大笑。
曾先生從包里取出一小袋茶葉,說,此茶甚甜,希望知道此茶的名稱、產地,等級,公劉子先生仔細觀察后,告知了曾先生,此茶不是甜,而是特別鮮醇,氨基酸含量特別高,香氣亦濃,缺點是不耐泡。產于浙江許多縣市,可稱作“白茶龍井”,等級應該在一級。
臨近尾聲,曾先生希望閱讀公劉子先生關于茶的代表性著作,公劉子贈送《茶道》一書,請曾先生指正。曾先生表示本次造訪公劉子茶道,特別是對杭州龍井茶的品質、滋味、香氣,都有了重新的認識,特別是與杭州茶人進行了深入交流,真是不虛此行。
公劉子茶道的茶師們,從曾副館長的行為實踐中,得到了許多感悟,作為博學的大德高士,為一探事物的真諦,專程夜訪小巷寒舍,不惜步行許多,以求得西湖龍井茶——國茶的真諦,正是這種求真、求實的精神,才是淵博學問的來源;其次,謙虛的精神,即使著作等身,仍可向有一技之長的人求教,這就是孔子所說:“三人行,必有吾師”的道理。
建設銀行杭州高新支行 帳號:33050161672700001248 單位全稱:杭州市西湖區公劉子茶道培訓學校